龟培育绿毛的选择
绿毛龟是高级观赏兼药用动物,早在明代《本草纲目》中就有介绍。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我国掀起人工饲养和培育绿毛龟热潮,可后来因种种原因逐渐冷了下去,究其原因很多,但不外乎选择“绿毛”即藻种有很多关系。当年也不泛成功者发了大财,也有失败者。藻种选择的正确与否,是确保培育绿毛龟成功的主要关键之一。因此,在培育绿毛龟之前,首先要了解绿毛龟身上的“绿毛”是何物。经科学工作者研究,发现绿毛龟身上的“绿毛”是基枝藻和龟背基枝藻,就是说所谓的绿毛龟即在龟体上附生基枝藻或龟背基枝藻所形成的产品——动植物寄生一体而成。这种藻隶属于绿藻门、绿藻纲、刚毛藻目、刚毛藻科。
自然界中生长着数千种各类藻种,它们中有许多品种也能附生龟类背甲上。但有些藻丝细小而脆,有的藻丝体幼体时附着生长,但后期过漂浮生活,用手一摸或漂洗绿毛龟时一摸即掉落,这些藻均不宜培育绿毛龟用。因此,在选择藻种过程中,正确地鉴别藻种是关键一环。现将肉眼鉴别基枝藻、龟背基枝藻与其它藻的特征介绍一下:
基枝藻:藻体颜色深绿,似水中翡翠,是一种丝状体,厚实,用手扯不易断裂,用力扯断时有响声,如几十根一起扯,非得用大力气才断。手摸藻体有粗糙感,没有分枝或分枝仅在藻丝的基部,分枝直出,硬,向上渐细,上部宽50-120μm。晒干的藻体在光线下用放大镜观察有点状闪闪发光现象。在自然界中分布较少。
龟背基枝藻:藻体深绿,除与基枝藻大部特征相同外,另外主要是为直立丝状体,仅基部固着部分有分枝,主枝下部宽12-20μm,上部宽35μm,胞壁厚。分层、分布广。
其它丝状藻:颜色嫩绿,黄绿色或绿色带黑,手摸藻丝有光滑并略有粗糙感。有分枝或分枝较多,多数在藻丝上部。藻丝较细、柔软、易拉断,长在龟体上易飘忽浮动,一洗即掉。
基枝藻、龟背基枝藻常分布于江、河、湖、溪、潭及涧中,但数量较少,而山区溪流的石块上,瀑布下游边常有生长,水中的木桩、河埠、船体等处的水线以下部位附生较多。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