氓卡 发表于 2005-7-3 00:55:00

拔刀十剑

十剑: 福寿<BR><BR>年代: 清晚期<BR>规格: 刃48厘米, 柄12厘米, 净重8两<BR><BR><BR>  这是个在战场上刀剑即将向枪炮屈服的时代,暮气沉沉的帝国已近尾声. 平实的子民大多把这类剑作为一种和平安定的象征比,用以镇宅,馈赠和有限得防身. 合铸的黄铜剑装上布满了民间最传统的蝙蝠图案, 象征着"五福捧寿"的期盼. 剑刃多薄, 窄, 短, 大多不利于杀伐. 以不算很利的利期求保平安, 也算是一种略带沉重的庶民哲学吧.福寿剑主要流行在南方, 曾经在有相当存世量, 但雨打风吹后, 完整的也难觅.<BR>    <BR>福寿是一把质朴祥和之剑。 <BR><BR><IMG src="http://hfsword.com/bbs/attachments/q69I_Dsc01217.jpg">

氓卡 发表于 2005-7-3 00:56:00

<IMG src="http://hfsword.com/bbs/attachments/vrOS_Dsc01222.jpg">

氓卡 发表于 2005-7-3 00:57:00

<TABLE height="100%"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width="100%" border=0>

<TR>
<TD vAlign=top><FONT size=+0></FONT>九剑: 剑锷<br><br>年代: 清乙未年<br>规格: 刃60厘米, 柄12厘米, 净重一斤<br><br>    忆昔日游京师,琴书良友苦相思,蓬有不磨三尺剑,八千里外相依随,今与息影参用舍,英风藏子韬奇姿,区区翻恨得汝迟,多少良材负所知.吁嗟,多少良材负所知,千古英豪感此词.<br>    -- 筱瘘氏记<br><br>   很吃力地, 同朋友一起看出剑上的题词. 翻开沉重的历史, 找到清乙未年的一些大事:<br><br>       乙未--公元1895年--光绪二十一年 历史纪事<br><br>    《马关条约》签订<br>  <br>    康有为第三次上书光绪帝 <br> <br>   中日订立台湾交接文据  <br><br>   康有为第四次上书光绪帝   <br><br>   中俄订立《四厘借款合同》  <br>   <br>   三国干涉还辽  <br>   <br>   中日签订交收辽南条约 <br><br>一个悲愤的时代, 一首悲凉的题词, 一把悲忿的残剑. 曾几何时, 他是一把丈夫梦想的龙泉宝剑, 精美厚实的龙纹装具, 锋利而充满弹性的宽刃长铗, 工整利落的三道血槽. 当我在羊城西关不经意得看到他时,我已经感觉到曾经的力量和背后的故事. 有朋友遗憾缺失的剑锋, 我却暗暗希望这是在保卫家国的战场上光荣的伤口. 读多几次这首悲词, 文人题跋的剑书还真为武英添上雅气几分!<br>   <br><br>     <br>   剑锷是一把悲愤英豪之剑。</TD></TR></TABLE><IMG src="http://hfsword.com/bbs/attachments/Mh0p_DSC00049.jpg">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5-7-3 0:59:06编辑过]

氓卡 发表于 2005-7-3 00:57:00

<P><IMG src="http://hfsword.com/bbs/attachments/Mh0p_DSC00049.jpg"></P>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5-7-3 0:59:45编辑过]

氓卡 发表于 2005-7-3 01:00:00

<IMG src="http://hfsword.com/bbs/attachments/HBy0_DSC00085.jpg">

氓卡 发表于 2005-7-3 01:00:00

八剑: 破剑<BR><BR>年代: 清中晚 <BR>规格: 刃52厘米, 柄14厘米, 净重九两<BR><BR><BR>我见到他时,他是一把破剑<BR><BR>—— 没有鞘,假的护手,一个破烂的木柄。最要命的, 刃上还有六个缺口。<BR><BR>也许是淳朴的山西老乡在山旮拉里捡到他,用二十块钱卖给下乡寻老刀的。再辗转到平窑的几个著名的刀剑贩子手里。他实在太破太不起眼了,这些苦心做“真” 宝剑的高手居然懒得多看他一眼,别说费力气用砂轮磨, 就连用酸“咬”一下都没想到。估计顺手仍给小学徒的,草草给他配了一个木把,和瞎子都看得出来的假镡。然后用一张四人头当作人情扔给了湖北的贩子。 <BR><BR>我知道他一度被带进了荣耀的京城,在红桥,古玩城,亮马河流浪,并被试图卖两百大圆。换来的是行里人的不屑和嘲笑。他甚至差点让我见不到 —— 春节前最后一次的潘家园早市有明白人居然肯出一百块去带他回家。固执的湖北老油条当然不肯一分钱不赚。<BR><BR>二零零二,他被带到到了广州,没有第一场雪.<BR><BR>正月十五,上天让我见到他。<BR><BR>我正在看一把石破天惊的假刀, 每次那个湖北的精明女人都说:“包老的, 好东西。”<BR><BR>“你怎么肯定这把刀不是酸画出来的花纹?我都看不出来?”<BR><BR>“反正我老公说有, 有没有纹他一眼就可以看出来“<BR><BR>没错, 这把刀上的画纹就连瞎子都看得出来,我想的是究竟条子被酸腐蚀得多深,还有她开的天价能砍掉多少水份。<BR><BR>“我们做生意老老实实的, 绝对不骗人, 有花纹就是有, 没有就没有, 不信,你看,这把剑就没有花纹”, 她急切地要证明,顺手递过来这把破剑。<BR><BR>三分钟后,我离开她的店,带走了用报纸包起来的一把花纹刀条,<BR><BR>和<BR><BR>这把她白送给我的剑。<BR><BR><BR>剑锷是一把百炼钢强之剑<BR><BR>(研磨整理后的图)<BR><IMG src="http://hfsword.com/bbs/attachments/rovE_DSC02561.jpg">

氓卡 发表于 2005-7-3 01:00:00

<IMG src="http://hfsword.com/bbs/attachments/mF9G_DSC02528.jpg">

氓卡 发表于 2005-7-3 01:01:00

七剑: 勅魔<BR><BR>年代: 清中晚 <BR>规格: 刃72厘米, 柄18厘米, 净重一斤二两<BR><BR>在北京的民居里, 找到这把勅魔: 罕见完整的清中期龙泉装具优雅宁重, 挺拔坚韧的剑身采用完美的流水折打工艺. 最醒目的, 就是近护手处凿刻出的"勅魔"二字. 有些懂道教的朋友告诉我这是趋魔避邪的画符, 所以这是一把道士做法之剑. 宝剑虽然不会说话, 但出鞘上手的一瞬, 我听到隐隐的杀伐之声.<BR><BR>两年前, 一位美国的相剑师告诉我这样一段历史, 鸦片战争后, 反击侵略军的中国人曾经把那些外虏称为"妖魔", 在自己的冷兵器上刻下"勅魔"两个大字!<BR><BR><BR>剑锷是一把驱魔斩鬼之剑<BR><IMG src="http://hfsword.com/bbs/attachments/v90J_Dsc00996.jpg">

氓卡 发表于 2005-7-3 01:01:00

<IMG src="http://hfsword.com/bbs/attachments/y3nQ_Dsc01010.jpg">

氓卡 发表于 2005-7-3 01:01:00

<IMG src="http://hfsword.com/bbs/attachments/43TL_Dsc01003.jpg">

氓卡 发表于 2005-7-3 01:02:00

<TABLE fixed; WORD-WRAP: break-word" height="100%"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width="100%" border=0>

<TR>
<TD vAlign=top><FONT></FONT>六剑: 玄溟<BR><BR>年代: 明中期 <BR>规格: 刃81厘米, 柄18厘米, 净重一斤五两<BR><BR>与&lt;卧虎藏龙&gt;的"青溟"比, 我更喜欢"玄溟"这个名字. 他是我酷爱的明代糙面花纹剑,表面已经岁月的侵蚀氧化成暗黑色,但花纹明显,以手可扪之. 这把通体近乎黑色的长剑不象是一把典型的战剑, 更象是茫茫黑夜的使者: 死亡或生命的使者. 浑圆的剑脊和藏锋的剑尖很难让人感觉到他的杀气, 然而沙场出鞘的一刻,就是敌人面临无边的黑夜的一刻.<BR><BR>玄溟是一把暗夜饕餮之剑, 需善用之!</TD></TR></TABLE><IMG src="http://hfsword.com/bbs/attachments/eoQr_Dsc06694.jpg">

氓卡 发表于 2005-7-3 01:02:00

<IMG src="http://hfsword.com/bbs/attachments/eoQr_Dsc06694.jpg">

氓卡 发表于 2005-7-3 01:03:00

<IMG src="http://hfsword.com/bbs/attachments/pDCK_Dsc06702.jpg">

氓卡 发表于 2005-7-3 01:03:00

<P>五剑,四剑:乾坤双剑<BR><BR>年代: 清乾隆<BR>规格: 刃88厘米, 柄16厘米, 每把净重两斤<BR><BR>在号称"世界古兵器圣地"的英国伦敦皇家军械局中, 收藏藏着大英帝国在几个世纪中从世界各国收集而来的宝刀宝剑, 其中不乏掠夺而来的各国皇室之宝.然而, 其董事会珍藏之一, 是一把中国乾隆年御制的礼仪宝剑, 剑身两面分别有金银错成的四大金刚和四大美女.<BR>      <BR>2003年, 加拿大的一场规模不大的拍卖会, 出现了类似的剑, 不同的是不是一把, 而是一对: 剑身撰刻为“大清乾隆年制”, 装具为“大清乾隆年造”, 全手工的镂空装具金龙栩栩如生. 剑身密布交织的网文,一毫米的长度竟达十数根之密集,全剑长度为660毫米, 正反报时计算用手工错出来的交叉线达15000根,两把剑则接近30000根。一平方毫米为16个格子,两把剑接近50万个小方格。这五十万个方格网文排列绝对分明整齐,均匀遍布于剑身,是工匠全手工一根一根挑出来的,其工作量之巨大,工艺之高超精湛,标准叹为观止。最为刺激的, 是剑身上追逐七星的四把嵌金龙,赫赫然竟为五爪。大清乾隆帝在位时除九五之尊外谁人敢以项上人头摆谱。自己制造嵌有五爪金龙的宝剑。 <BR><BR>乾坤双剑是一对王道和谐之剑</P>
<P><IMG src="http://hfsword.com/bbs/attachments/6Sz3_Dsc01394.jpg"></P>

氓卡 发表于 2005-7-3 01:03:00

<IMG src="http://hfsword.com/bbs/attachments/zXWU_Dsc01395.jpg">

氓卡 发表于 2005-7-3 01:03:00

<IMG src="http://hfsword.com/bbs/attachments/mbva_Dsc01401.jpg">

氓卡 发表于 2005-7-3 01:04:00

<IMG src="http://hfsword.com/bbs/attachments/3eoL_Dsc01399.jpg">

氓卡 发表于 2005-7-3 01:04:00

<IMG src="http://hfsword.com/bbs/attachments/EWlR_Dsc01417.jpg">

氓卡 发表于 2005-7-3 01:04:00

<P>三剑:未明<BR><BR>年代:明朝<BR>规格: 刃72厘米, 柄24厘米, 净重一斤六两<BR><BR>这把剑在海内外的中国剑收藏者中曾经引起过很多的争议和不同意见. 韩国某博物馆的朋友一口咬定这是16世纪韩国宝剑, 并用不容置疑的许诺要求割爱. 国内的剑友更是议论纷纷. 现在尘埃虽未完全落定, 但结论已经日趋理性: 中国明朝宝剑!<BR><BR>无法不为精美的外装折服, 巧夺天工不算溢美之词, 尤其是对这一抹完整的金属的饕!<BR><BR>未明是一把未明其美之剑!</P>
<P><IMG src="http://hfsword.com/bbs/attachments/wl6b_Dsc00353.jpg"></P>

氓卡 发表于 2005-7-3 01:05:00

<IMG src="http://hfsword.com/bbs/attachments/1N3M_Dsc00369.jpg">
页: [1] 2
查看完整版本: 拔刀十剑

拒绝任何人以任何形式在观龟赏鱼论坛发表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相抵触的言论!本站内容均为会员发表,并不代表观龟赏鱼论坛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