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木家具的定义 (马未都)
中国古代家具的材质可分为硬木和软木两大类,可实际上并没有软木家具这一词汇。较之硬木家具而言,软木家具有个传统的说法,叫“柴木家具”,在南方讹音为“白木家具”。<BR><BR> “柴木家具”明显含有贬意,作为烧柴所用的木头制成的家具,鄙视显而易见。但以我们今天对古代家具的研究,可以证明仅以木质本身论家具的高低极不明智。<BR><BR> 应该说,现存的中国家具中,“柴木家具”的数量远远超过硬木家具,其做工流派、材质选用,远比硬木家具复杂。目前学术界给予柴木家具一个正式的学名——“乡村家具”。<BR><BR> 顾名思义,乡村家具是相对城市家具而言。而城市家具是从乡村家具演变而来的,正如城市是在乡村的基础上建立发展起来的一样。乡村家具带有原始的、质朴的实用色彩,同时又兼顾本能的身份象征。这就是中国乡村家具的精神核心。<BR>中国乡村家具的定义应该是:隐含乡村人生活哲学,符合乡村人生活起居习俗,长时期形成的质朴古拙,适应中国人传统的审美趣味的定型家具。<BR><BR>它包括主观和客观两个方面。<BR><BR> 主观上,中国的传统文化对家具设计的影响是,首先考虑人的尊严,其次才考虑舒适。家具的式样与布局,是人们居住环境的最直接的反映,家具的设计,源于这一基础,即尊严第一,舒适第二。<BR><BR> 客观上,环境对家具也会产生制约,环境包括两个方面:地理环境和文化环境。例如:南方产地的柜类的腿部往往比北方的高,这是由于南方气候潮湿的缘故;又如:供桌供案的造型都比家用家具夸张,是出于配合供奉祖先神灵之气氛所考虑。<BR>中国乡村家具是一切家具的母本。按照这一思路,城市家具脱胎于乡村家具,而宫廷家具又脱胎于城市家具。应该承认,乡村、城市、宫廷三者之间有一条明显界限,而其所属家具之间却很难找出一条明显界限。<BR><BR> 今天我们所津津乐道的黄花梨家具、紫檀家具,都可以追溯到它的祖先。明式家具、清式家具都摆脱不了古老文化给它带来的影响。<BR><BR> 可以这样说,我们今天所能看到的明式和清式的精品家具,无论紫檀还是黄花梨,不管工艺水准多高,装饰手法多熟练,造型多优美,设计多合理,它都源于乡村家具,即柴木家具。<BR><BR> 中国古代家具在漫长的发展中,融进了中华民族最朴素的生活哲学。在表达民族情感,传递文化信息中,中国古代家具默默充当着一个尽职尽责的角色。它把古人的一切可以表达的和不可以表达的思维方式融入其中,一代又一代地传承下去。中国乡村家具作为家具的基础,最为广泛持久地宣扬着本质的核心。这些不仅仅体现在良好美器以及高超的制作技巧上,更重要的是它释放出历史蕴藏在它身上的能量。 <BR>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