氓卡 发表于 2007-4-23 17:04:00
框架艺术<br/>氓卡 发表于 2007-4-23 17:04:00
<p>总算看到一座没有修的大殿</p><p>黑压压一群人就往那里冲过去了</p><p>我还是在边上的展厅看看好了</p><br/>氓卡 发表于 2007-4-23 17:05:00
<br/><br/><br/>氓卡 发表于 2007-4-23 17:06:00
<br/>银槎杯<p>元(1271~1368年)</p><p>朱碧山</p><p>高18厘米</p><p>长20厘米<br/><br/><br/></p>氓卡 发表于 2007-4-23 17:07:00
<br/><br/>氓卡 发表于 2007-4-23 17:07:00
<p>宫里消防用的大水缸</p><p>上面的兽首</p><br/>氓卡 发表于 2007-4-23 17:08:00
<p>宫里的狮子和外头的狮子就是不一样</p><p>工一流</p><br/>东游西逛 发表于 2007-4-23 17:29:00
<p>漂亮////</p><p>真想去走一下...</p>SQ 发表于 2007-4-23 21:29:00
天安门内的一对华表名曰“望君出”,是提醒皇帝应该出宫去体察民情。天安门外的一对华表叫“望君归”,是呼唤皇帝应该赶快回宫处理朝政大事。“望君出”和“望君归”的思想意识,倒是与华表最初的“诽谤木”的意思有些相似——— <p> 天安门前原有两对雕刻精美的华表。华表的起源很久远。相传尧舜时在交通要道,讲究竖立木牌,让人在上面写谏言,名曰“诽谤木”,或简称“谤木”,也叫“华表木”。据古籍《淮南子·主木训》记载:“臣闻尧舜之时,谏鼓谤木立之于朝。” </p><p> 到了汉代,“华表木”就发展演变为通衢大道的标志,因这种标志远看像花朵,所以称为“华表”,汉代还在邮亭的地方竖立华表,让送信的人不致迷失方向。 </p><p> 后来,华表逐渐发展成为桥头和墓地等设置的小型装饰建筑品。北宋大画家张择端画的《清明上河图》中,汴梁虹桥两端就画有两对高大的华表,顶端白鹤伫立,神态生动各异。卢沟桥两头也有华表四座,高4.65米,石柱上端横贯着云板,柱顶有莲座圆盘,圆盘上雕有石狮子,庄严秀美,气势非凡。唐高祖李渊献陵和高宗李治乾陵前装饰的石柱华表,雕刻工艺精巧,造型美观。 </p><p> 明永乐年间建造“承天门”(即今天安门)时建立的两对华表,巧妙点缀了整个精美的故宫建筑群,增强了古老建筑艺术的整体感。如今天安门内外的两对华表,是用汉白玉雕刻而成的,是以巨大高耸的圆柱为主体,通身塑有缠柱云龙,柱上横贯一块美丽的云板,好似行云插入云际。顶端承露盘上的蹲兽,栩栩如生。天安门内的一对华表名曰“望君出”,是提醒皇帝应该出宫去体察民情。天安门外的一对华表叫“望君归”,是呼唤皇帝应该赶快回宫处理朝政大事。“望君出”和“望君归”的思想意识,倒是与华表最初的“诽谤木”的意思有些相似。</p>氓卡 发表于 2007-4-23 20:08:00
<br/><br/>氓卡 发表于 2007-4-23 20:09:00
<br/><br/><br/>氓卡 发表于 2007-4-23 20:11:00
<br/>氓卡 发表于 2007-4-23 20:13:00
<p>离开珍宝馆</p><p>向其他地方挺进</p><br/>氓卡 发表于 2007-4-23 20:13:00
<br/>氓卡 发表于 2007-4-23 20:14:00
<br/>氓卡 发表于 2007-4-23 20:15:00
<br/>氓卡 发表于 2007-4-23 20:16:00
<br/>氓卡 发表于 2007-4-23 20:16:00
<br/>氓卡 发表于 2007-4-23 20:17:00
<br/>氓卡 发表于 2007-4-23 20:18:00
<p>闭馆时间到了</p><p>我们也要离开了</p><a href="http://www.6night.com/6nightBBS/dispbbs.asp?boardID=82&ID=10140&page=1"></a><br/>